笔趣阁 > 那双灰绿色的眼睛 > 第一百三十三章 “烤鱼”行动(一)

第一百三十三章 “烤鱼”行动(一)

笔趣阁 www.xbiqugew.com,最快更新那双灰绿色的眼睛 !

    <!--go-->

    中国领导人在加蓬的访问圆满结束,又乘专机回国了。靳书怀从机场回来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午饭还没来得及吃,就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是华侨协会的李会长打来的。

    李会长告诉他,今天早上,加蓬很有影响力的一家报纸《晨报》,在头版上刊登了一篇专门报道,揭露常青公司长期雇用黑工,严重违反加蓬劳动法的事实。这篇报道中还引用了多名中国工人和喀麦隆工人的证词,并且全部都采用了真实姓名,充分显示出,报道内容的真实性无可置疑,经得起各方查证。而且这篇报道用大量篇幅描述了这些外国黑工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他们所处的极度恶劣的生存状态,种种不利的事实,矛头都直指常青公司的第一责任人——余兴成。

    从文章刊登至今,短短不到半天的时间,加蓬劳动局就接到了无数个指责他们不作为的电话,这些电话有普通市民打来的,也有市政府议员打来的。这样一来,劳动局的局长彻底坐不住了,他已对外宣布,准备在今天下午接受关注此事的各家媒体的采访,对这一不幸事件给予积极的回应,并保证给公众一个明确的态度。

    令广大民众感到愤慨与不解的是,这一丑恶事件的主角——涉事的常青公司却一直保持沉默,不但拒绝接受任何媒体采访,更是连公司老板余兴成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对于常青公司所表现出的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各大媒体纷纷展开了回击,电视上和网络上都开始关注此事,恶劣的影响已经造成,不但很难挽回,而且还会持续发酵。

    阐述完了这些严重情形,李会长终于说到了他打这个电话来的真正目的,“靳参赞,华侨协会对常青公司非法雇用黑工的事情并不知情。我们这个协会的主要宗旨就是维护所有入会的中资公司的合法权益,我们所做的工作也多是些服务性质的。而对于各公司具体的经营情况,我们是不会了解的。所以,请您一定要把这些情况向大使先生说明,并请大使先生帮忙与加蓬政府沟通。千万不要让其他的中资公司也因为此事受到波及。”

    靳书怀马上表态说:“请您放心,李会长,我会立即给大使先生打电话,向他汇报这件事的。另外,您那里消息来源比较广。就请您随时关注事态发展,并及时通报给我们,以便于我们能及时对情况做出判断,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放下电话之后,靳书怀马上将这件事向大使做了汇报。随后,按照大使的要求,他将这一事件在第一时间知会了在加蓬注册的各中资公司,敦促他们自检自查,避免再有类似情况发生。

    忙完了这一切,他才有机会安静地坐下来。考虑起吃饭的问题。一想到食物,他忽然想起晏菲前两天送过来一大盒她亲自包的饺子,冻在了茶水间的冰箱里。她知道他这几天忙于来访领导人的接待工作,可能会没有时间好好吃饭,所以就包了这些饺子送过来。临走之前,她还一再嘱咐他,在工作忙的时候别忘记吃饭,可以把饺子用微波炉热一下当快餐。

    想到这里,靳书怀不由舒心地笑了笑,庆幸自己有了这么一个既贴心又懂事的小姨子。

    将饺子放在微波炉里加热上之后。靳书怀开始给晏菲打电话,想告诉她尽快把护照拿过来,好让他安排人替她去移民局办理签证续签。

    奇怪的是,晏菲一直没有接电话。他又打电话给兰斯。这一回,干脆就是打不通了。这下靳书怀可有些着急了,担心这对一向喜欢冒险的年轻人出了什么事。于是他赶紧给沙迪打电话,向他打听那对小情侣的去向。结果沙迪告诉他,晏菲和兰斯昨天去了加蓬南部旅行,说是要一个星期以后才能回来。

    靳书怀这才放下了心。毕竟这里不是中国,更不是德国,安全的问题还是时刻需要警惕的。其实签证的事情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兰斯拿的是德国护照,不需要签证,而晏菲的签证虽然过了期,但通常这里的警察不会管那么严,只要交一些罚金就能过关。

    看来那两个年轻人一定是在外面玩疯了,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希望他们不要一高兴越过边界跑到刚果布去转一圈,那里可一直不怎么太平。好在有兰斯陪着晏菲,看得出来,这位警察先生可绝对不会是一个普通人,他那双绿眼睛里有一种让人看不透的东西。不过有一点是能够让人放心的,那就是他对晏菲绝对是全心全意,决不会让她受到丝毫的伤害。

    暂时放下了对那两个年轻人的担忧,靳书怀又开始思考起常青公司的问题,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这件事情的发生一定另有蹊跷。

    常青公司非法雇用黑工的历史由来已久,应该是早在他来加蓬担任这个商务参赞之前。可是有这种情形的公司并不只常青公司一家,而且也不只有中国公司,就连一些美国甚至法国公司也有这种情况存在,原因很简单,外国工人比加蓬当地工人更老实肯干。

    既然黑工在加蓬已经是个无法忽视的存在,那么媒体为什么会突然把这件事提出来,并紧咬住常青公司不放呢?那些外国工人的证词,收集起来一定很不容易,尤为困难的是,如何劝说他们同意将自己的真实姓名登在报纸上。

    那位报道此事的记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甚至可能还包括金钱,才将这篇有极强打击力的文章刊登出来。是什么令他下了如此大的决心来做这件事呢?说实话,在大多数人眼里,黑工的存在也有其现实需要的一面,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行为。那位记者如此处心积虑地揭露此事,针对的绝不会是黑工本身,而应该是常青公司——

    “叮”的一声,微波炉里的饺子已经热好了。

    靳书怀将饺子取出放在桌上,看着眼前腾起的热气,他忽然自言自语地说:“看来,常青公司这次是摊上大事儿了。”随后他又颇有些幸灾乐祸地加了一句,“余兴成的好日子恐怕是要到头儿了。”(未完待续。)

    <!--over-->